其實這是我擅自改的標題啦~
原標題是「存房子有錢一輩子」
為啥要改呢?
因為假如你在房價高點買到未來沒發展的房子
那是會賠本的 不會讓你變成有錢人的
(後邊會有說明)

最近稍為退溫的房市似乎又再繼續火熱了起來
有鑑於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
我買了投資房市的書 當然要上來寫寫心得XD
(請各位耐心聽我虎爛吧XDD)

先把數據寫出來
以前主管都說有數字講話才有力

第一次房市多頭
1973~1974年 房價上漲1.79倍
房貸利率13.25%>14.75%
人均所得704>933美元
北市公寓年度均價 1.9 > 2.49 萬/坪

第二次房市多頭
1979~1980年 房價上漲1.2倍
房貸利率13.5%>14.5%
人均所得1958>2394美元
北市公寓年度均價 4.62 > 7.61 萬/坪

第三次房市多頭
1987~1989年 房價上漲2.46倍
房貸利率5.5%>10.5%
人均所得5397>7805美元
北市公寓年度均價 9.27 > 28.45 萬/坪

第四次房市多頭
2004Q3~2007年 房價上漲0.63倍
房貸利率2.38%>2.6%
人均所得15156>17294美元
北市公寓年度均價 23.2 > 38 萬/坪

以上資料當然隨著地區不同 上漲的幅度也不同
但是可以看到的是 房價都是大漲小回
房市的景氣循環 大約是7-10年一輪
人生有多少7-10年可以手邊有錢 又有適合的房子剛好可以買呢?
假如你不是樂透得主 或是大企業家的小孩
房價對你來說 永遠都是覺得貴吧 ~

我家的爹娘 在第三回房市多頭時買了一棟房子
但是因為地點不是在台北市 所以漲幅不大
卻因為貸款利率高 造成花在房子上的總值遠大於現值
這就是說明 買對房子的重要性了~
(或著 能夠有本事在幾年內就還完貸款 這樣就不會受到利息的拖累)

咬牙買下對的房子 絕對不會後悔!
自從工作以來 朋友間有去看房子的人沒有斷過
印象最深刻的一次 就是陪朋友去看一間離捷運站只要步行三分鐘的預售屋
那年剛好是2004年左右 十幾坪的房子 總價三百多萬
(扣掉公設室內好像只有8坪多)
朋友嫌貴 沒買 那時我也很愛那間 看著預售屋都馬很心動
算一算頭期款跟貸款 其實也還負擔的起
但是懶散如我 雖然有工作卻還是賴在家中 覺得住在家裡也很棒呀
那時也因為愛上做SPA花掉很多錢 總覺得給自己金錢上的壓力
又是何必~ 所以後來還是放棄了…

不料 在我2007年為了結婚 又開始看房子時
當年的預售屋早已完工 而且已經漲價至500萬了…
短短三年 漲幅的倍數 跟本不是我這種受薪階級可以賺到的錢
千金難買早知道 大概就是這樣吧!

有朋友總覺得 房價現在正在高點 買下去萬一跌了
不就血本無歸嗎?
但是隨著這幾十年來原物料上漲跟土地取得困難
房價要崩盤 很難 就算崩盤 也不可能跌回70年代的房價了
台灣生育率雖然每年都降低 二三十年後 說不定人口漸減
但是市場內需就算達到飽和 外需卻還是源源不絕
趁早狠下心買 開始有壓力就會減少奢侈品的付出了
十年後 當年很貴的包包衣服鞋子 都失去原有的價值
但是房子就不會~尤其是對的房子~

買屋的原則
有些人買屋是衝動的 就跟我每次去看預售屋或新成屋一樣
總會很想當場掏出錢下定
看到遠在郊區的別墅 就心動的不得了
還好我的自制力還有剩XD
拿了資料 回家想清楚 就算看上的被買走了
那也是命阿 不強求~

後來看到一篇文章 寫著買屋一定要遵循
買屋>自住>出租 的原則
選擇除了自己自住能夠省錢 房貸還的差不多時
出租又可以賺錢 以屋養屋的觀念
房價大漲的時候 脫手容易的產品

這樣的產品多半比較貴
可是萬一房市發生震盪的時候
他所受的影響 會降到最低
捨去裝浪漫的想法後 就會對美麗郊區的房子有抵抗力了

早買早輕鬆
四十歲買房絕對比三十歲時困難許多
一樣的例子 2004年到2007年我的調薪不過10%多
假如現在還在工作的話 薪水的漲幅也永遠跟不上房價
我也沒有像我老姊的好機運 他工作的年數比我少
卻可以在短短三年存到近二百萬
(好啦 我承認我以前也很愛亂花錢 囧)

但是假如我早點買房子 那麼我賺的錢的漲幅
就跟機運好的人一樣了
年輕時沒想通ˊˋ現在只好靠老公@@a
(什麼跟什麼XDDD)

所以啦~你算看看 假如年復一年的過去後
當你四十歲時 你的薪水 還能買你現在看上的房子嗎???

PS1.這邊指的是一般受薪階級 有拿很多股票的人 不要來鬧場XDD
(知道我在說誰吼~)

PS2.這篇好像勸敗文XDD

PS3.突然想到 其實我朋友裡面也有真知灼見的人 老早就有這種觀念
(像是某旅遊達人跟搶錢夫妻組XD)
他們現在都可以準備換屋了@@ 我卻還在付貸款XD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比比大魔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